核心 一帶一路戰略下,中國的多個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,其中包含文化旅游業、交通運輸業、能源業、金融業、建筑業、裝飾業等行業。作為建筑裝飾企業,“走出去”無疑能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,但不容忽視的是,不斷突破自身瓶頸以適應海外發展是把握此次機遇的先決條件。 背景 一帶一路是(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、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簡稱)2013年由國家主席提出的一項重要發展戰略,其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、經濟融合、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、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,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,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、命運和責任共同體。 絲綢之路經濟帶圈定:新疆、陜西、甘肅、寧夏、青海、內蒙古、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廣西、云南、西藏、重慶13省市。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圈定:上海、福建、廣東、浙江、海南5省市。
隨著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實施,沿線許多發展中國家對基建投資的需求不斷被激發,這給國內建筑裝飾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。 根據銀河證券研究員的測算,2014年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64個國家建筑裝飾行業總產值達1.17萬億美元,對中國企業而言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建筑裝飾市場空間廣闊。處在建筑產業鏈下游的裝飾企業也已嗅到這一市場機遇,積極制定“走出去”發展戰略,布局海外市場,并以開拓者的姿態試水國際市場。 前景巨大 沿線國家建筑裝飾行業總產值可達1.17萬億美元 在2014年國家三部委聯合發布的“一帶一路”愿景與行動文件中提到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與我國在產業結構上具有非常強的互補性,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需求非常強烈。這從2014年我國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的大幅增長中可以看出一二。 數據顯示,2014年,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8748.2億元人民幣(折合1424.1億美元),同比增長3.8%,新簽合同額11779.8億元人民幣(折合1917.6億美元),同比增長11.7%,新簽合同額增長率達到5年來的最高水平。 事實上,這一數字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。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統計,2014年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64個國家GDP合計達23.47萬億美元;而從中國近10年的發展經驗來看,建筑裝飾行業產值占GDP的比重相對穩定,2005—2014年間基本保持在5%左右。據此粗略估算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建筑裝飾行業總產值可達1.17萬億美元。 從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發布的數據來看,2014年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產值為31600億元,約合5144.23億美元。因此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建筑裝飾市場規模可達國內市場的2.3倍,潛力巨大。 企業布局 建筑裝飾企業“走出去”謀求更廣闊的海外市場空間 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推進給我國建筑裝飾企業“走出去”帶來了巨大的機遇,也將帶動建筑裝飾企業進入快速發展和收獲期。面對海外建筑裝飾市場快速發展的宏觀環境,裝飾企業已經開始加大布局力度。 2013年,裝飾行業龍頭金螳螂以7500萬美元收購世界頂級酒店設計公司HBA70%股權,成就建筑裝飾行業首單國際并購案例,并借助HBA在全球范圍內24個子公司和6個代表處的布局優勢開拓海外市場。2014年,同為傳統“裝飾五子”的洪濤股份也獲得了單獨對外承包工程的經營資格,為企業“走出去”贏得一張通行證。 2015年3月,亞廈股份將“走出去”落到實處,用200萬美元在迪拜投資設立亞廈股份公司,借此在開拓中東市場的基礎上,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。而神州長城的公司名稱已變更為神州長城國際工程有限公司,其在短短幾年內晉升為行業“走出去”典范。 廣田股份則是創新了“走出去”的形式,借助擁有30個設計團隊的廣田設計院,與美國、澳大利亞、德國等多家世界著名設計機構合作,參與到海外工程建設。 對于國家戰略帶來的市場機遇,廣田股份董事長范志全認為,這是裝飾企業布局海外的良好時機。“當前歐美的工業化程度非常高,對于走出國門的裝飾企業而言,這個市場的發展空間不大;但一帶一路沿線包括中東市場有裝飾需求,未來潛力很大,一些大的行業企業可以考慮‘走出去’。廣田股份也在澳門公司了成立分公司,目前正準備擴展中東業務。” 瓶頸突破 挖掘“一帶一路”商機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可能存在的風險 在巨大利好下,建筑裝飾業已經掀起服務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熱潮。然而,在挖掘“一帶一路”商機的同時,裝飾企業也要充分考慮可能存在的風險。 業內人士認為,目前國內建筑裝飾行業企業在“走出去”的同時,仍需要突破自身技術瓶頸、加強風險管控專業能力,幫助企業規避合同陷阱和資金風險。 裝飾企業在“走出去”的過程中,一方面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和標準優勢;另一方面也可以和金融合作,采用和主權基金合作、買方信貸、融資租賃等方式,互相配合“走出去”。在內部建設方面,企業管理、服務要跟上,全方位、系統地做項目,提供“一站式”“一條龍”服務。 同時,業內相關人士認為,“一帶一路”涉及的國家收入水平差異較大,大部分屬于低收入水平國家,尚未啟動工業化進程,城市化基礎也相對薄弱,且技術和人力資源后力不足。裝飾企業在開展業務合作時,既要尊重當地業主的工程要求,但也要確保工程的投資合理性,以免陷入合同糾紛或是簡單“扶貧”的陷阱。
|